殷切囑托
2016年7月,在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,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一個村子建設得好,關鍵要有一個好黨支部。村黨支部帶領村民脫貧奔小康,只要有規劃、有措施、真抓實干、群眾擁護,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。希望你們把基層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好,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奔小康。我們還要更上一層樓。好日子是通過辛勤勞動得到的,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,要因地制宜,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。
在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,習近平總書記對村民們說:“在我們的社會主義大家庭里,就是要讓老百姓時時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??吹竭@里的移民新村建設得很規整、很漂亮,大家擺脫了過去的貧困日子,我打心眼里感到高興?!?/span>
“好日子是通過辛勤勞動得到的。”總書記的殷殷囑托,成為楊嶺村和原隆村擼起袖子加油干的“指路明燈”,也激勵著塞上兒女咬定青山不放松,為實現農業強、農村美、農民富而踔厲奮發。
近日,寧夏日報“主題蹲點調研小分隊”再次來到楊嶺村、原隆村,沿著總書記的足跡,體驗村民們的紅火日子,感受鄉村振興新氣象,探訪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。
涇源縣第四屆楊嶺鄉村文化旅游節。
多虧了黨的好政策
時值盛夏,楊嶺村青山環繞、田野碧翠,生機盎然。7月18日,涇源縣第四屆楊嶺鄉村文化旅游節如期舉行,游客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,逛展會、看演出、品農家美食、體驗田園生活,瞬間讓這個小山村變得熱鬧起來。
“連續舉辦了4屆鄉村文化旅游節,一年比一年好,籌備的時候完全沒想到會來這么多人。盡管一上午忙得連口水都沒喝,但是心里樂開了花。”楊嶺村黨支部書記馬占富看著村里熙熙攘攘的游客,笑逐顏開。
楊嶺村位于固原市區至涇源縣之間的一處扇形地上,六盤山主脈由南向北延伸,在這里形成一道天然屏障。村莊依山而建,高低錯落有致,黛瓦白墻、綠樹、小橋流水,構成一幅田園秀美畫卷。
“我們20多人租了幾輛車,一大早就趕到村里。”馬耀山的老家在大灣鄉,自從隨子女到城里居住后,每屆楊嶺鄉村文化旅游節都會組團前往游玩,看看家鄉變化。前幾年,進出村只有南北1條路,現在有4條柏油路,南接344國道、北通原州區、西臨312國道、東連福銀高速公路,出行特別方便。
“每年都要拍一些照片,留著等孫子長大了給他講楊嶺村變化的故事?!奔亦l的一磚一瓦、一草一木,都成了馬耀山拍攝的對象。鄉村文化旅游節上,楊嶺村的特色農產品、地方風味小吃,吸引游客駐足品嘗。新開發的游樂區,大人小孩齊上陣,玩得不亦樂乎。
“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楊嶺村,看望父老鄉親,極大地鼓舞了群眾齊心奮斗的精氣神?!瘪R占富說。7年來,涇源縣和楊嶺村干部群眾牢記囑托,擼起袖子加油干,讓昔日小山村蛻變為全國旅游示范村,大家吃上了“旅游飯”,過上了幸福生活。
甜蜜生活隨處有,幸福話兒說不完。從六盤山腳下的楊嶺村到黃河灌區的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,不一樣的地方,卻有著相似的畫面。
“你在別的村見過這么寬的馬路嗎?”“能看到這么大的太陽能發熱板嗎?”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黨支部副書記王曉燕言語間透著自豪。寬敞干凈的馬路、鱗次櫛比的農家小院、興旺的產業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,為原隆村人平添自豪的底氣。
原隆村是自治區“十二五”期間永寧縣境內最大的生態移民村。近年來,得益于黨的惠民政策支持,原隆村移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實現住有所居、學有所教、勞有所得、病有所醫、老有所養、困有所幫。
張彩霞在村里開了一家熟食店,每天凌晨5時開始忙碌,生意好的時候,一直忙到深夜11時才關門。“剛搬來時,家對面就是干沙灘,飯碗里都是沙子?,F在村子變化太大了,多虧了黨的好政策?!睆埐氏颊f。
3年前,張彩霞因心臟病需要從永寧縣轉到銀川市住院,轉院手續全是村干部幫她辦的?!艾F在各種民生代辦綜合服務,都能在村里的民生服務大廳辦理。群眾足不出村就能辦理48項民生事項?!蓖鯐匝嗾f。
俯瞰原隆村,屋舍鱗次櫛比。
新農人挺起了腰桿子
“我現在負責車間的接待工作,給大家介紹幫扶車間生產的特產,把俺村以及閩寧鎮的文化及特色產品推廣給全國人民?!瘪R燕從來沒有想過,有一天自己能站在來自全國各地的客人面前宣傳原隆村,讓更多人知道自己家鄉的發展變化。
3年前,馬燕來到村里閩寧禾美電商幫扶車間打工,從產品分揀員到前臺接待員,馬燕對自己的“新身份”很上心。為了更好地向天南海北的游客介紹家鄉,她堅持練習普通話。
有了馬燕作示范,幫扶車間的女工們紛紛變身帶貨主播,15個女工一起組建直播團隊。大家輪流當主播,向全國各地網友推介家鄉的特產,也讓“閩寧巧媳婦”的美名成了原隆村致富奔小康路上的一大亮點。
原隆村立足區位優勢,通過引資、引才、引智,逐漸形成了集特色種植養殖、勞務輸出、光伏發電、文化旅游于一體的產業發展格局,實現了“輸血式”幫扶向“造血式”幫扶的轉變。
“一個村的文化旅游節,一下子來了七八千人,真沒想到。”看到自己投資建設的田園綜合體成了游客拍照打卡地,馬克明心里美滋滋。時隔7年,楊嶺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,人們過上了不一樣的生活。
“要因地制宜,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?!瘪R克明牢記總書記說的話,帶頭發展肉牛產業。在產業政策支持下,采取“出戶入園”“認購飼養”等方式,帶動群眾走標準化、規模化養牛的路子。
接著,馬克明和劉建仁合作,在全村推行“定制養殖”,降低市場風險,提高養殖效益?!懊磕晗蚰戏绞袌龆c銷售1500頭至1800頭肉牛,全村肉牛存欄量1300多頭,肉羊存欄量2200頭,基本不愁賣。”馬克明說。
2022年,馬克明和劉建仁看準楊嶺村豐富的旅游資源,投資近千萬元打造集游玩、住宿、餐飲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。從建設之初到投入運營,每天有200多人在這里務工。“正式運營后,可以在家門口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。”劉建仁介紹。
產業發展直接改變了村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,曾經臟亂差的村容村貌,正在綻放新顏。產業規模化發展讓村民騰出身,既能外出務工,也可就近勞動。頭腦靈活的村民,琢磨著如何參與鄉村旅游發展,楊玉琴的茶館顧客盈門,成了村里的招牌。
美麗的楊嶺村吸引游客接踵而至。
日子越過越紅火
楊嶺村前,有一條蜿蜒的旅游環線,將楊嶺村與固原市的所有旅游景點連接起來。駕車或騎行在這條旅游環線上,鄉村田園與藍天白云相互映襯,目之所及,風景如畫。
“上初中時,我們還是建檔立卡戶,住著土坯房,生活非常困難。天陰一身泥、天晴一身土?!瘪R雯麗說,她當時只有一個念頭,就是好好學習、走出大山。
短短幾年,家鄉變了模樣,成了人們心中向往的“詩與遠方”。今年暑假,上大學的馬雯麗借著村里的旅游節,擺起了小攤,一天收入千余元?!皬臎]有想到,在家門口還能賺到錢?!瘪R雯麗很開心。
“‘好日子是通過辛勤勞動得到的’這句總書記來時說的話,到現在我記憶猶新。從種植到養殖再到現在我們發展旅游業,楊嶺村產業發展的成績都是全村百姓在辛勤勞動中得來的?!痹诖迨佛^內,馬占富看著墻上一幅幅老照片感慨道。
快速旅游專線和高速路從村旁穿過,豐富多樣的產業和干凈整潔的村容村貌,讓楊嶺村更有底氣。楊嶺村年人均收入從2016年的6960元增至2022年的13000元,村子翻天覆地的變化讓馬占富更忙了。
塞上大地,火紅的日子越過越旺?!霸〈逵衅髽I16家,每年提供就業崗位5500個,實現6800萬元的工資性收入。”王曉燕說,如今村里人在家門口就能打工就業,一些有想法的年輕人,在黨和政府好政策的支持下也回到了村里就業創業。葡萄園里建酒莊、搞品鑒,紅樹莓戶外觀光、光伏大棚生態采摘,現在的原隆村已是山林互映的詩意田園。
“產業旺了,口袋鼓了,有奔頭了、幸福穩了,日子煮成麥芽糖……”正如《楊嶺喜事兒》這首歌中所唱,山川翻天覆地的變化,是塞上兒女將感恩之心轉化為奮斗的動力。(記者 徐佳敏 剡文鑫 張曉慧 見習記者 李昊斌 文/圖)